发布时间:2023-01-06
浏览次数:32
两会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也是通达民情民意的平台。那么,对广大网友而言,今年的成都市两会传递的哪些信息是他们最关注的?过去一年中城市的哪些发展变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代表委员的哪些意见建议让他们交口称赞?面向未来,令他们振奋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又是什么?一份原创出品的成都两会民“声”大数据报告或许能为大家提供答案。
△今年成都两会民“声”关键词云
检索11大信息源
六天时间获取有效信息5.5万条
在市两会闭幕之际,成都日报利用基于微博全量数据采集的全网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新浪舆情通,对网站、论坛、贴吧、博客、APP等11大信息源进行了信息采集、文本挖掘和智能检索。就“成都两会”这一关键词在市两会召开的1月22日—27日六天时间里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自动分类、智能过滤、自动聚类、主题检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传播情况、全网数据以及微博进行跟踪,共获取有效信息总量55683条,主要来自客户端、网站、微信等平台。
成都两会“出圈”
四川北京广东分列传播榜前三
通过对有效数据的地域分析,除四川作为“主场”位于传播榜首位外,北京、广东是对“成都两会”信息传播最多的省市。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杨英杰认为,这一结果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成都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更加凸显,因此吸引了东部沿海先进城市网友的关注。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杨英杰表示,身在北京的他就是成都两会的关注者,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1年增长极支撑更加坚实、动力源牵引更加强劲、“双循环”互促更加有力、吸引力优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发展更加紧密、城市韧性底板更加牢固的论述令他印象深刻。“在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方面,成都一步一个脚印,可以说成效初显,我很期待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成都进一步的新作为。”
民“声”关键词云
“政府工作报告”音量最强
那么,网友热议的两会关键词有些什么呢?利用自然语义分析法,通过对“成都两会”所提及的关键词进行分词聚合,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一步步凸显出来。
在这个民“声”关键词云中可以看到,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一词本身外,“公园城市”“产业”“示范区”“协同”“创新”“成渝”等在关键词云中字号越大的词组,被网友们提及频次最多。而且整个关键词云的内容与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高度重合。其中,《2021年成都“成绩单”出炉:GDP达1.99万亿元,增长8.6%》的相似文章最多,“音量”最强,表明了市民的关注与城市发展的“正相关”性很强。
“公园城市在关键词云中排位很靠前,我认为这体现了公园城市建设为成都市民带来了最大的民生福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传旺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初心。相信通过优化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将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民生安全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建议成都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中的核心技术。同时,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建设大美成都、大美乡村,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祉。
读懂热词背后的民心所向
□本报评论员
“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冒雪在山西看望慰问群众,暖心的话语,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新年的脚步清晰可闻,新鲜出炉的成都两会民“声”大数据报告,蕴藏着推动这座城市前行的共识与合力,更折射出成都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向、民之所望。
有人说,如果把每年市两会的热词串联排列,就能听出当下成都发展脉动的最强音。一词、一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热词中有获得感,金句中有大视野。这里热议的,是成都当下的最核心议题;描绘的,是全市上下携手共建的美好愿景。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每一个小指标、小目标,就是答好为民惠民时代考题的解题方式。“不忘初心”在这里毫不抽象,体现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体现在竭尽全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痛点。
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之所以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是因为他们带着“地气”来接“天线”,因为他们聚焦问题、言之有物,不说虚话、不讲套话,反映群众心声,生动而诚恳。一些提案议案之所以获得网友点赞,不靠“雷人雷语”,靠的正是“践行初心”。
市两会,是“回头看”的校验场,更是“向前看”的观景台。很多发端于两会的“热词”,正从字句变成行动,从会场共识变为成都实践。人们为两会热词点赞,更期待的,是在点赞的海洋中凝聚起共识与力量,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叮嘱时刻提醒我们,唯有把“百姓小事”当成“市之大事”,把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念兹在兹的价值追求,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才能把为民初心真正落到实处。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尹婷婷 陈伟 制图 姜蓉 申娟子 评论 本报评论员 编辑 宋和霄 校对 王鹃
Copyright © 2022 北京舆情大数据服务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