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北京舆情监测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

Committed to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010-80700019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展示

社会舆论甚嚣尘上,到底是群众的情绪不稳,还是外部环境受到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20

最近,一个采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的视频,冲上热搜。

具体内容就是:要谨慎对待西方的语言忽悠,认为都是西方六七十年代玩剩下的产物。

比如极端的女权主义的典型事件:地铁3岁男孩所谓的坐在女孩腿上摸胸这件事。

当时舆论特别大,好多人开始对男孩和他的父母口诛笔伐,认为男孩是色狼,素质堪忧,家长教育不对。

我很纳闷,一个3岁的孩子和一个成年女性,二者之间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吗?男孩才几岁啊?他懂这么多男女问题?

更何况后来事件反转,女性承认男孩没有做过这些事,纯属子虚乌有。我们一直寻求的是男女平等,而不是哪一方的权利凌驾于另一方之上,这优越的权利究竟是谁赋予的。

作为旁观这件事的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小的事件,为何会引起好多人的注意,并且网暴男孩。这其中必有猫腻,有人以此为热点,造成社会性问题,引发矛盾,我们要警惕。

还有宝妈在地铁喂奶,这不很正常的事情吗?孩子饿了,会哭喊。作为母亲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喂奶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可是一时间舆论四起,说什么道德败坏,大庭广众之下衣衫不整,造成了不良影响。

当时我很蒙,为何母亲喂奶普普通通的一件事,会有这么多吃瓜群众,热烈讨论。

其中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宣扬,还是社会发展的如此严苛,我不理解。

这些人只讲权利不讲责任,信口开河,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这样没有理智和基本的判断。

还有就是对做过恶劣事件的人,为他们辩驳,为这些犯过不良事件的主人公,鸣不平。

比如不良艺人犯罪,偷税漏税。甚至有为犯罪严重的人开脱。主题话语就是:做过的事已经过去了,已经受到惩罚,就不要争论了等等。好像犯错的都是小孩子,批评教育过后,就没有结果了。

这些评论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吗?我们的道德约束力这么低了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外部的不良环境,影响和带动了一部分人开始没有理智的搞破坏,搞两级分裂。

我们需要警惕,并且始终要提高个人的判断力,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做出正确的表率。

遇到任何舆论事件,要有基本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社会发展最终是靠大家的努力。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