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北京舆情监测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

Committed to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010-80700019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展示

【舆情总结】9月网络生态与网络舆情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21

9月
,网上舆情热点事件多,覆盖领域广,舆情态势总体平稳向好。
习近平主席杭州G20峰会系列重大活动、重要讲话激发网民热议,网上宣传成效显著,正能量充沛,境内外舆论广泛赞誉;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极大的提振了网民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依纪依法彻查和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彰显中央反腐败决心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以下10个舆情事件(话题)为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

序号

事件/话题

热度

1

G20杭州峰会

957801.2

2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105663.7

3

公安、工信等部门对电信诈骗案系列处置

24806.4

4

甘肃杨改兰杀子自杀事件

39754.5

5

台风“莫兰蒂”登陆我国多地受影响

6885.6

6

艺人乔任梁被曝突发身亡事件

6754.5

7

天津市代理市委书记黄兴国被调查

6261.8

8

30省份均取消农业户口

5585.6

9

支付宝提现收费惹争议

4201.2

10

深圳6平米“鸽子笼”炒房事件

4084.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9月1日至9月30日的100个全国网络舆情热点进行了初步统计,按照发生时间排序,针对每一个案例,统计其网络新闻、微信信息量、微博信息量、论坛信息量加权累计,进行了热度排行。)
1
G20峰会成功举办引舆论关注 世界期待中国方案
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浙江杭州举行。
本届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围绕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开展对话。
本届杭州峰会引发国内外网络舆论的广泛关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G20峰会”相关网络新闻量达87万余篇,微博2200万条,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近12万篇,微博话题#聚焦G20峰会#引发网民阅读量超9.1亿次,讨论20.6万条。

 

(8月25日至9月6日G20杭州峰会新闻报道量 单位:万)

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成为峰会期间相关报道和网民热议的高频词。
习近平主席G20精彩讲话赢得普遍的赞誉,激发各界共鸣,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境内各大媒体网站全景式报道解读习主席讲话精神,海外媒体及各国专家学者则呼吁学习中国经验,开展对华深度合作;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给出了“中国方案”、传递了“中国力量”、树立了“国家信心”,尤其是面对低迷的全球经济,提出“通过创新促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活力”“不回避、开好方、同舟共济有担当”等新主张、新理念、新方法,为处于深度调整中的世界格局演变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分析认为:此次杭州G20峰会获得极佳的宣传效果,中国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也传递出坚定不移力促改革的“中国声音”。
世界期待“中国方案”,期盼其能够推动解决当前全球经济中的陈疴。
2
严查辽宁拉票贿选案彰显了中央反腐决心,赢得网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
辽宁省大规模拉票贿选案进入9月仍在持续发酵,9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2年来首次召开临时特别会议,罢免涉及拉票贿选的45名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用“首次”和4个“严重”,形容辽宁拉票贿选案: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
 有观点认为,如何使各级人大代表选举更加公开、更有竞争性并且受到有效监督,增加民众对人大制度和人大代表的认同感,应该是人大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相关部门应深刻吸取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沉痛教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同时以反思辽宁人大代拉票贿选案为契机,举一反三,认真整改。
分析认为:舆论认为,党中央严查辽宁拉票贿选案,彰显了中央反腐决心,维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得到了网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
3
各大城市房价攀升,“限购令”与“抢房潮”并存
 本月,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70座大城市新建住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9.2%。
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并有向三四线城市蔓延之势。
 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通过调控措、发布“限购令”施抑制房价过度上涨。
但上海、南京等地出现“离婚买房”怪象。
“公司上市不如买房”等言论在网上流传,《两套学区房,救了一家上市公司,也救了这1万股东》《辛苦一辈子,不如倒腾几套房》等文章被广泛转发,引发网民热议。
不少网民表现出消极情绪,个别专家学者也撰文质疑和炒作 “房地产已经绑架宏观经济”,推动相关舆情持续走高
分析认为:房价是经济民生领域的重要话题,事关民众切身利益,极易挑动网民神经,相关话题恐持续走热。
此外,“楼市离婚潮”表面是公众买房焦虑的心态,背后呈现的却是调控新政设计上的“漏洞”。
因此,相关部门需大力宣传和引导这种方式对婚姻的危害和面临的风险,也应进一步提升相关政策科学性。
4
舆论持续关注电信诈骗 相关部门治理措施推出提升网民安全感
9月,电信诈骗相关舆情继续引发网民重点关注。
舆论场除了对电信诈骗表示愤怒外,个人信息保护、诈骗犯罪追查整治、监管部门如何作为等成焦点并引发深度探讨和反思。
对个人信息或被泄露的担忧、要求政府加大对电信诈骗处罚力度等声音此起彼伏。
搜狐网一项3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3.5%的调查对象均遭遇过电信诈骗,57.7%认为电信诈骗猖獗的原因是监管处罚不力。
 有观点认为,电信诈骗屡屡发生,与个人信息被泄露有重大关系,《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应快早提上议程。
9月相关部门重拳打击电信诈骗案: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21起重大电信诈骗案,电信诈骗相关案件陆续被侦破。
 9月26日,公安部发布的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的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9月27日,央行、公安部、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ATM转账时效限制等新规,网上相关舆情渐趋平缓,网民对相关部门措施表示肯定,称赞“又快又狠又有效”。
分析认为,电信诈骗相关舆情之所以造成社会持续关注,源于社会隐疾被揭露引发共鸣,折射出对个人信息安全“推己及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相关部门针对电信诈骗案一系列措施,极大提振了舆论信心,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获得了舆论充分肯定和赞扬。
5
舆论关注贫困群体生存现状营销号炒作将个案扩大至“普遍问题”
9月8日,甘肃《西部商报》文章《康乐一家六口相继服毒身亡》将“28岁母亲杨改兰砍杀四名子女后服毒自杀”事件向公众展现,并迅速扩散,引发舆论关注我国农村自杀问题。
甘肃康乐县之后通报称该案件暴露出当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危房改造工作不深入、扶贫政策落实不完全到位、对死者家属相关安抚工作不够等四大问题。
9月11日开始,微博、微信、知乎等网站大量转载署名“格隆”的文章《盛世中的蝼蚁》等网文,使事件舆情再次回温,成为公众事件。
 这些渲染悲情的网络文章将个案悲剧贴上“因贫穷致死”“取消低保致死”等标签并放大,引发网民对扶贫工作、低保制度的讨论,以及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讨论。
此后随着相关部门调查处置的充分披露和有效引导,网民普遍反斥《盛世中的蝼蚁》作者“用别人的悲剧宣传自己,吸粉盈利”,并认为虽然贫困值得同情,但“杀子弃世”这一举动太极端,不应将个体事例臆想至普遍情况。
 分析认为:对于极端个案,网民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理将不断引发舆论场广泛共鸣,而个别自媒体、营销号的关联炒作及“深度挖掘”,易将个案扩大至“普遍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加强管控与引导,始终保持与网民的顺畅沟通,凝聚共识。
6
娱乐新闻引舆论对传统文化传承、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的关注
本月,娱乐新闻聚焦相声演员郭德纲清理门户、演员乔任梁逝世等方面,所引发的娱乐事件话题热度不减。
在涉及社会风气、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念问题的同时,传统文化传承存在回归“封建班社”的观点也因娱乐事件发酵引发舆论关注。
 在净化舆论、弘扬正气、维护法治方面对公众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使其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正确对待有关话题,值得思考。
此外,演员乔任梁疑因抑郁症自杀身亡也引发舆论对网络暴力的关注,网民评议年轻一代正是在网络暴力泛滥的环境中成长,对此习以为常。
网络诸如匿名、不可见、不权威、非实时通信的特点,剥离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习俗规范。
在键盘侠猖獗的今天,网络暴力无孔不入。
 分析认为:娱乐圈事件常带来众多问题的反思,诸如此次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对网络暴力如何抵制等。
在娱乐事件中频繁上演的谣言、诽谤等泛娱乐化信息容易引发“全民关注”。

往期精选

【热点舆情】说起“拆二代”“富二代”你想到了什么

【舆情热点】侵占农用土地只罚1元钱?

【人民舆评】对公职人员开网约车岂能一禁了之?(长文)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