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20
嗨,各位伙伴们,周六晚学术部准时来和你见面啦! 在本周三的推送中,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何为舆情、何为网络舆情、舆情报告的类型以及基本写作流程”,收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反馈。这让我们动力满满地继续准备更新鲜更实用的干货以供“享用”。 跳过初级阶段,即认识了什么是(网络)舆情后,舆情报告写作技巧的“进阶玩法”就来了~今天,我们将从“确定报告对象”、“全面收集信息”、“分析舆论热点”、“再度(精准)搜索信息”、“媒体关注度分析”以及“舆情应对建议”等六个部分入手,分别讲解相应的“套路”。 一、确定报告对象 确定对象,就是我们究竟选择聚焦什么话题来制作舆情报告。比如“2017年马拉松传播情况”是你的兴趣点/工作任务,那么它便是你制作舆情报告的核心主题。整个框架都要围绕你的主题进行设计。 二、全面收集信息 确定报告对象后,下一步就开始全面收集信息。还是以“2017年广东省马拉松传播情况”(以下部分均以此)为例,在你并不清楚舆论集中在哪些话题、舆情呈现初怎样的走势时,全面海量地收集信息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在此,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款常用搜索工具,让它们成为你网罗天下事的小帮手! ◆ 付费系统(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中文报刊检测系统) ◆“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学校图书馆免费使用) ◆ 百度指数 ◆ 微信指数 ◆ 微博指数 ◆ 本地论坛 根据自身需求从上述工具中任选一(几)款工具,以“2017年广东省马拉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海量的数据(媒体报道趋势、媒体报道数量、热门关键词)将呈现在你眼前。这时,就需要你拿出坐穿板凳的耐心和决心,瞪大眼睛,仔细阅读提取你所需要的内容了。 三、分析舆论热点 要知道,“取舍有度”是分析舆论热点的关键步骤。在广泛浏览过数据后,就是时候展现你“准确提取信息”能力的时候了。(选择困难症者慎入……)通过前期阅读,你需要从千千万万条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并结合数据分析出舆论热点究竟在哪儿,为下一步“再度(精准)搜索信息”奠定基础。 四、再度精准搜索信息 精准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和第二部分相同,只是在分析过舆论热点后,再次选取一个范围缩小的新关键词,如“广州马拉松”、“宣传片”等。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有数据支撑,也需要由于长期关注该领域的积累而培养起的敏感度。 五、媒体关注度分析 媒体关注度分析几乎是所有舆情报告类型都会涉及的部分,事件性舆情报告中所占地位更为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1、判定舆情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回落期,各阶段媒体数据变化情况; 2、总结媒体报道的传播路径、特征(纸媒主导or社交媒体主导) 3、分析指出推动舆情发展的内因 因分析过程会涉及用专业语言对Excel图表数据以及趋势进行分析,所以必要的统计学知识还是需要提前学习了解。 除此之外,“舆情点评”也是最体现分析师水平的部分。针对事件或案例进行深度解读,通过研判事件的性质、发展态势、走向趋势等,作出应对效果优劣分析。(尽量保持客观中立,不针对事件本身表达立场、评判对错;同时语言使用注意避免新闻评论体,要有逻辑、有层次。) 六、舆情应对建议 舆情应对建议,即根据舆情事件的综合情况提出合理化应对建议。 比如,当报告是针对一家企业作危机公关时,建议可以是: 1、加强舆情监测,尤其是负面舆情监测; 2、发表通告或召开发布会,不失语、不妄语,公开透明; 3、借助第三方媒体…… 当报告是针对突发性事件时,建议的角度可以是: 政府响应;政府公信力;网络舆论监控;设置议题,预防舆情次生灾害……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舆情报告写作技巧,如果你觉得这还远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别着急,戳戳“阅读原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贾伟民老师在等你,他会带领你走进更加精神的舆情报告写作世界!
Copyright © 2022 北京舆情大数据服务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