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2
“负面舆情对民众情绪、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丝毫不亚于新冠病毒”,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一句话点明了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舆情管理和抗疫同样值得重视。疫情散点出现,一波接着一波,传染性和影响力呈逐渐减弱态势,而舆情一波波扩散,越到最后越是容易失实变形。所以,科学应对疫情的同时,也要做好舆情管理。
当代的舆情主要是网络舆情,网络传播的爆发力和不可控性,使得舆情的产生防不胜防。负面舆情的危害巨大,极易引发公众对立情绪,成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仇恨、酿成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索。必须及时把控住舆情的蔓延,迅速控制社会情绪被激化。
在抗击疫情战役中,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主战场。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做到信息发布与政府公信力建设并行?凝聚人心与汇聚正能量并重?是各级政府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官方如何做?一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政府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稳定局势,赢得舆论主动权。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官方疫情信息发布不及时,一些网络谣言则会跑在前面,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热点,制造恐慌情绪。二要做好舆情研判,回应社会关切。随着疫情的发展演变,舆情也随之进入复杂的发展轨道,官方信息发布更需要进行精准的舆情研判和议程设置,直击舆论焦点。三要拓宽发布渠道,创新发布方式。在发布渠道上,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构建体系化的疫情融媒体传播矩阵,提升传播覆盖面。在发布的内容上,主流媒体融汇海量信息及短视频、图集、慢直播等信息表现形式,为公众提供“一站直达”式权威资讯服务。比如2月23日国新办请来外卖小哥、护士、武汉民警等普通人参加新闻发布,回答记者提问,以平凡人物讲述抗疫期间不平凡的事迹,提升了新闻发布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党员干部如何做?一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思想引领到位。积极当好舆论宣传员,依法依规发布各类疫情防控、科普、辟谣信息,正向引导;提醒家人、朋友不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随意发布、转发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自觉遵守防疫规定,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坚决抵制网络谣言,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信息风清气正。二要提升能力,防范舆情风险。疫情和舆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媒体舆情能力的全面检验。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掌握知识,避免出现舆情素养短板,缺乏政治站位和专业素养的问题。只有时刻保持着政治本色和为民初心,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从根源上化解舆情风险,提升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能力。
科学应对疫情,做好舆情管理,相信我们一定能答好疫情和舆情这张考卷。
Copyright © 2022 北京舆情大数据服务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