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北京舆情监测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

Committed to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010-80700019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展示

不能让“黑公关”“网络水军”左右公共舆论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2

为了自己的利益诉求雇佣枪手发言,动辄危言耸听、上纲上线,这不仅是不择手段的不正当竞争,更是挟公共舆论这一社会公器谋私。

这几天,今日头条和腾讯之争,陷入了不点名式指责“黑公关”的风暴。其中纠葛,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黑公关”确实需要管一管、治一治了。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今年2月份的一则新闻:自2017年5月公安部组织开展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已破获“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案件40余起,涉案总金额上亿元,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查获并关停涉嫌非法炒作的网络账号5000余个,关闭违法违规网站上万个,涉及网上恶意炒作信息数千万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诸多公共事件和重大公共话题当中,也不乏“网络水军”“黑公关”的身影,他们恶意攻击、上纲上线,甚至利用一条龙产业链带偏舆论节奏。他们不仅有经济上、利益上的诉求,更掺杂着其他别有用心的目的,这背后的问题更值得警惕。 

有人戏称,“网络水军”是下游产业,“黑公关”是上游产业。其实,所谓“黑公关”,无非是“水军”的“体面”称呼罢了。相较于原始的以留言、点赞、转发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游兵散勇式“水军”,如今的“黑公关”,已经高度职业化、市场化。

从用户需求沟通,到“黑文章”策划,再到联系专业枪手写作,成稿后还要寻求平台发表、扩散,进而制造话题,最终形成舆论攻击目标。可以说,这是成熟的、完整的一条龙产业链了。擒贼先擒王,打击“黑公关”,就是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水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种黑色产业链的可怕之处,首先是对其所攻击的对象。当用户因为“黑公关”的迷惑与误导被带了节奏,盲目地选择用脚投票,对网络平台往往是很致命的打击。尤其对于诸多被攻击的网络平台等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命脉所在。“黑公关”横生的乱象,既不利于新兴企业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营造舒心的创业创新环境。 

更要警惕的是,“黑公关”之“黑”在于,侵害的远不只是企业利益。“黑公关”的惯用套路,很多都是基于公众关心的重大公共事件,花式蹭热点,一边倒地夸大其词、肆意渲染,所谓事不离奇不收手、语不惊人死不休。当他们开始从夸大事实走向曲解事实、捏造事实,并借此引导舆论、煽动公众情绪时,就变成了社会公害。 

为了自己的利益诉求雇佣枪手发言,动辄危言耸听、上纲上线,这不仅仅是不择手段的不正当竞争,更是挟公共舆论这一社会公器谋私。这样的画面,说得形象一点,很像武侠仙侠剧里,反派大boss手握江湖至宝,却修炼起了邪门功法,只顾增强自身功力打击对手,哪管身外洪水滔天、流毒蔓延。  

有人说,“黑公关”破坏了互联网生态。事实上,“黑公关”伤害的何止是互联网的商业生态,如今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早已聚焦于网络,这种伤害会波及到亿万人的观感和认知,这种认知又会作用于实践,最终会带来不必要的社会成本。

在强相关、高互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变得更加强大,但也更加脆弱。强大在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强大的精神攻势或心理压力,并高效作用于实践,令德行缺憾者俯首悔过;脆弱在于,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地煽动利用,淹没真相、伤及无辜、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更重要的是,网络水军的泛滥,毁掉了一个信任生态,这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十分不利的。其制造的诸多浮夸、偏激、惊吓式的谣言,会挑战公共秩序、动摇社会的互信基石,甚至引发伦理担忧。而从长远、从全局看,“装备精良”的升级版网络水军的肆虐,必将使公共舆论陷入混乱无序,让舆论监督无从开展。

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黑公关”、打击网络水军,相关部门也应彻查“黑公关”、深挖“网络水军”产业链,早日剔除这一隐藏在互联网汪洋大海中的暗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透明、高效的反击澄清机制,挤压“水文”的生存空间,恢复舆论场的公共性。

※ 作|与归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10天内两次被批“敷衍隐瞒”,治污岂能分新账旧账

停播“邦瑞特”广告,更别忘追究虚假广告罪

设立“农民节”,关键是要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福利

纠偏“天价彩礼”,划硬杠杠、强力治理都不妥

不是电死是电晕,电晕也不是小事!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