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北京舆情监测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

Committed to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010-80700019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展示

成都智库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只需这4步!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3

随着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中和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周的课程,老师主要与我们分享在传统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时代舆论的特点与变化,以及怎么理性的看待舆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舆论是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公众对公共事务或话题形成的意见和态度的集合。舆论是社会评价的一种,反映社会的心理反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博客、微博、论坛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或者为社会报道发表评论,甚至是转发一些文章,其实我们已经参与到公众舆论中。那么网络舆情应该如何应对?下面跟着成都智库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互联网舆论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舆论的形成过程与传统媒体时代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舆论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互联网时代与大众媒体时代舆论的不同:

意见领袖的作用突出,总有一些意见领袖他们通过传播扩散、解释加工、协调干预使自己的意见引起大多数网民的注意。其实,意见领袖由来已久——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学者已经发现“意见领袖”的存在,并影响着大选的结果。意见领袖体现了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力地提供新信息,而人际能有力的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在传统媒体时代,意见领袖更多的是现实交际网络中的人。

而在新媒体时代,公众有更多的话语权, 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公众就需要寻找一个人帮助筛选信息,研判事实,这就形成了新兴意见领袖。网络的意见领袖很多,比如说年轻的韩寒,80后作家,他的观点比较犀利,粉丝遍布各个阶层,他在新浪的博客的访问量已经突破了6亿人次。他在新浪微博只发一个字就瞬间引发了50000条转载和上万条评论,如果我们打开他的博客去看,每一篇文章的点击量基本都在50万以上,50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很多知名媒体的发行量。

互动性强,在新媒体中的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等,都可以让大家对新闻事件进行互动与交流。而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互动性不足,高高在上的姿态也使得作为大多数的草根阶层很少也很难触及。

可观测性,由于新媒体的舆论都是真实存在,可以简单的进行观察;不像传统媒体需要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才能了解舆论的动向。但是,也是由于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可观测性,导致有心的人更容易控制舆论。现在不少人的工作就是从事与控制舆论相关的,例如:利用水军,扩大自己公司、产品等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网删帖的机制,控制负面言论的发布等等。

对于大众而言,舆论的可观测性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政府对舆论进行监测,但是同时也便利了政府对舆论的控制

政府做好舆论监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科学发展,维护长治久安。政府部门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言论进行监控,当舆情事件出现时,监测系统及时预警,通知相关人员介入,关注事态起因和发展,以便及时应对和解决。

但是,如果政府进行舆情控制,对网络出现的言论进行删除,封锁,这将大大影响到公众的知情权;如果事后被公众发现,这将给政府的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影响力更加巨大和强大。这我想到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不少人认为特朗普的胜利要归因于互联网。特朗普曾在接受CBS采访是表示,社交媒体是帮助他胜选的一个关键要素。“事实是,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帮助下,我赢得了这么多的选票,”特朗普周日在接受CBS采访时称,“虽然对手在大选中花的钱远远多于我,但是社交媒体帮助我赢得了大选。”他表示,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是“很棒的沟通形式”。“我不是说我喜欢它,但是它确实能够让外界听到我的声音。当你们在对我做负面宣传或不实报道时,我可以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反击,”他表示。

成都智库舆情大数据服务公司: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只需这4步!

哪些地方会“踩雷”?

舆论的本质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态度和情感反映,与网民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结构密切相关。从舆情工作的实践来看,关系到全局和整体,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决策项目、重大活动、重大规划、重大采购、重大改革措施、重大人事公开选拔调整和重大工程建设等,往往是舆情风险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如何评估“舆情风险?

1、权责统一原则

成都智库舆情大数据认为,评估网络舆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公开、公正,体现公平,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由承办部门或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以人为本原则

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

如何确定“排雷”预案?

成都智库舆情大数据认为,网络舆情因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极易滋生网络暴力、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故此,制定应对预案必须紧扣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按敏感程度和烈度大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充分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形成上下一致、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

如何妥处“舆情”隐患?

为了更好地听到民意,政府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与策略,主动出击,而且当前所面临的网络舆情形式极其严峻,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显著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对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对网络上的敏感话题,舆情动态等信息及时去掌握,同时对恶性行为实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对网民理性地加以引导,促进网络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