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北京舆情监测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

Committed to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010-80700019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展示

【新传 | 名词解释】Day19舆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期声、长尾理论、符号

发布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50

欢迎光临

新传名词解释

互联网热点类理论概念

舆情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言之,舆情就是大多数人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对舆情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②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③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④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现在的舆情主要指的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六大要素: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

拓展阅读

舆论和舆情,两者不仅相关而且相近,两者之间有着一些相同之处。

一是两者都为人类所特有且均属人类精神现象范畴。既然舆情与舆论都属于人类精神现象的范畴,那么它们必然会对人(群体的人或个体的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发生作用。作用的方式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听取意见,进行思想碰撞和感受思想碰撞,受人感染和感染他人,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于他人同时也施影响于他人。

二是两者所涉及内容与人们生存其中的社会生活有关。人们所处其中的社会生活,为舆论和舆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内容。社会生活是舆论和舆情共同的土壤。其中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往往是舆论和舆情共同的热点和焦点。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往往也就是舆论和舆情的活跃期。

三是两者都为社会群体集体性的心声和意愿的反映。凡是舆论和舆情,都不是个体在想、在说、在议。它们所反映的是达到一定数量的人的心声、意愿乃至情绪。这是两者共同的深层内涵。 

同时,我们也看到舆情与舆论并非可以等同和混用的概念,且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区别。

其一,两者的主体有差别。舆情的主体中不包括官方机构。舆论的主体则应是多元的,公众、新闻传媒乃至官方机构,都可以是舆论的主体,不同的舆论场域是由不同的主体形成的。

其二,两者的内涵有差别。舆情是一种“情”(情况、情状,民意状况),而舆论的本质是“论”(议论、互论),它属于人们行为活动的范畴。前者是显在和潜在之民意情状;后者是公众意见表达和互动的过程。

其三,两者的形态有差别。舆论和舆情,在主体的意见是否得到公开表达上也有区别。“舆论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现实社会的制约力量”。 

其四,两者的先后有差别。就同一社会问题形成的舆情和舆论,有先后之别。一般而言,舆情先于舆论而存在;舆论在舆情的基础上形成。舆情成在先,舆论成在后。舆论反映舆情。舆论是反映者,舆情是被反映者。有未形成舆论的舆情;无未形成舆情的舆论。

新闻学理论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是根据时代与形势的发展,以及党的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涵。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实际,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拓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是马克思新闻思观的重要内容。这些理论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主要包括:

(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

(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

(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6)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报党刊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新闻传播业务理论概念

同期声

(Actual Sound)

同期声是同期录音的意思,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现场解说、新闻人物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现场的各种声音,同期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声音,并伴随着电视媒体中的节目形象展现出来。

同期声运用的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从而增强节目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同期声由于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同期声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方面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拓展阅读

哪些情况下该运用电视同期声呢? 

①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事件。比如,在采访中常报道的重大会议、大型运动会、演唱会,或一起事故等,现场感非常强,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整条新闻有声有色。

②对某一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难点问题营造舆论氛围。如每年的“两会 采用大量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同期声,一个接一个同期声的运用,有利于营造一种舆论声势。 

③在调查性新闻里采用同期声可以起到对新闻事实做实证的作用。记者巧妙地运用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相关知情者及的看法记录下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增强了新闻的深度。 

④在人物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互联网热点类理论概念

长尾理论

(The Long Tail)

长尾( 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量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

传播学理论概念

符号

(Symbol)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中的参与者之间。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一般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能够指代特定意义的有声语言符号和无声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能够激起人们意义联想的,除语言符号之外的符号。表情包就是情绪化的非语言符号。符号具有指代性、多义性、社会共有性、发展性、独创性、灵活性、认同性、隐含性等特点。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和语言,是任何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END

010-80700019

微信二维码